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,按照“照鏡子、正衣冠、洗洗澡、治治病”的總要求,著力解決“四風”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。作為干在一線的同志,應該發揚“釘釘子”精神,深入基層接地氣,真抓實干促落實,及時了解群眾所思、所盼、所憂、所急,把群眾工作做實、做深、做細、做透。
一、踏石留印、抓鐵有痕,把群眾工作做實
把群眾工作做實,就是要腳踏實地,求真務實,真抓實干。要把群眾工作做實,就必須充分結合涼山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和貧困面大、貧困人口多、貧困程度深的實際,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,出實策、鼓實勁、辦實事。我們應當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領導干部率先垂范、身體力行,大力推行“一線工作法”, 全面落實惠民政策,著力幫助群眾解決上學、看病、就業、安居、飲水、行路、用電、通訊等民生問題。要發揚“釘釘子”精神,一錘一錘接著敲,把釘子釘實釘牢,幫助基層理清發展思路,協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,用新的思路、新的舉措,腳踏實地把工作藍圖變為現實,使人民群眾真切感受到新的發展變化。
二、知曉民意、精準施策,把群眾工作做深
把群眾工作做深,就是要深入基層了解社情民意,準確分析研判工作重點和方向,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。要把群眾工作做深,就必須認清哪些是人民群眾關心的事,哪些是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事,哪些是人民群眾熱切期盼解決的問題。我們應當深入基層一線廣泛開展調研,通過入戶走訪、實地察看、民情懇談、院壩交流、基層夜話等方式,收集社情民意,了解群眾疾苦,排查矛盾糾紛,問需問計于民,建立民生訴求、困難群眾和穩定工作“三本臺賬”,做到村情社情、戶情民情、期盼愿望、問題困難“四個知曉”。只有了解了最基層人民群眾的需求,充分聽取了最基層人民群眾的意見,充分考慮到最基層人民群眾的承受能力,我們在制定政策和措施時才不會偏離方向,才能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實惠,讓人民群眾生活得到改善,讓人民群眾生活在和諧、安定的社會環境中。
三、情到深處、事入細處,把群眾工作做細
把群眾工作做細,就是要“身入”群眾、“心入”群眾、“情入”群眾,細微之處抓工作。要把群眾工作做細,就必須從最細小處了解群眾所急、所盼、所憂,樹立“群眾工作無小事”意識,有的放矢的開展工作。我們應當以“十萬干部走基層,百萬群眾得實惠”活動為主題,以“連心”行動為抓手,“身入”群眾,使廣大干部下基層工作變為常態化、制度化的工作;“心入”群眾,由被動接訪變為主動登門訪談,與群眾傾心交流,暢通干群聯系渠道;“情入”群眾,帶著感情下基層,開展“暖冬”行動,對受災群眾、空巢老人、留守兒童、殘疾人、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難群體進行普遍走訪慰問,待續開展彝區健康文明新生活運動,送文化、法律、科技、政策到鄉村、街道社區。只有多做讓群眾看得見、摸得著、感受得到好事,從細微處、小事處待續給予群眾關心、關愛,才能密切干群關系,才能取信于民。
四、著眼大局、促進公平,把群眾工作做透
把群眾工作做透,就是要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針對性,保證人民平等參與,平等發展權利,維護社會公平正義。要把群眾工作做透,就必須做好“透”字文章,實現社會公平正義。我們應當要“透明”,即發揚民主、公開公正,要推行“政務公開”、“決策公示”、“監督熱線”等多種形式接受群眾監督。注重發揚民主,保障廣大群眾知情權、參與權、表達權、監督權,更加注重以法治方式做好群眾工作,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,解決利益矛盾。其次是要“透澈”,即干干凈凈,清清白白做人、做事,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堅守道德底線,守得住清貧、耐得住寂寞、穩得住心神、經得住考驗,嚴守黨紀國法,認真執行中央、省、州改進工作作風、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,自覺做到秉公用權、依法用權,絕不以權謀私、貪污腐敗。
習總書記講,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,堅持人民主體地位,就要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,切實把人民利益維護好、實現好、發展好。我們只有把群眾工作做深做實做細做透,把好事辦好,實事辦實才能讓人民群眾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,我們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實效。
(作者系州政府副秘書長 王澤輝 )